Erdem Moralioglu在2025秋冬系列中,以女艺术家Kaye Donachie的抽象肖像为媒介,构建了一场时装与绘画的跨学科对话。设计师将Donachie笔下的迷幻女性意象转化为服装语言——那些游走于纱质裙身的涂鸦花卉,既是印象派色彩的狂欢,亦是维多利亚时代刺绣工艺的当代转译。系列中,极繁主义的花卉刺绣与极简雕塑廓形形成张力,恰如将透纳的暴风雨装进Barbara Hepworth的几何雕塑,在矛盾中达成美学平衡。
服装设计的雕塑感与流动性
建筑性外轮廓:夸张的茧型大衣以立体剪裁复刻1950年代Dior New Look的沙漏曲线,却在肩部植入解构主义切口,露出内层流动的薄纱褶皱,形成“坚固与脆弱”的哲学隐喻。
性别流动性实验:西装外套以锐利直角肩线呼应1980年代权力着装,却在腰部采用弹性束腰设计,搭配透视欧根纱裙摆——这种“刚柔博弈”的设计语言,与2024春夏系列对《孤独之井》的性别探讨形成历史回响。
流苏元素被赋予双重语义:黑色大衣下摆的金属链流苏,暗喻维多利亚时代丧服文化;而彩色丝质流苏裙则以每秒23次的摆动频率,复现Donachie画作中的笔触轨迹。这种“行走的油画”概念,将动态美学注入静态服饰。
从肌理面料到纺织物的媒介转换
系列核心单品——抽象花卉刺绣裙,采用“三维贴布绣”工艺:每朵花由6-8层欧根纱叠加而成,通过激光切割与手工缝制,在裙身构建出立体主义的花卉地貌。这种工艺复杂度堪比Schiaparelli 1938年的超现实主义昆虫胸针,却以数码印花技术实现边缘渐变,消解了手工与科技的界限。
压褶面料上的黑白撞色设计,复刻了1960年代Op Art视错觉艺术,却在褶皱间隙嵌入荧光丝线——静态时呈现极简主义冷静,动态中则迸发赛博朋克式的光晕。相较于Prada 2025秋冬的科技面料实验,Erdem更擅用传统材质进行隐性革新。
从调色盘到情绪光谱
主色调以“莫奈睡莲”的蓝紫渐变打底,融入Donachie画作中特有的灰粉与赭石,构建出英伦阴郁与后印象派狂热的色彩对位。设计师在西装内衬埋藏克莱因蓝缎面,如同在古典乐谱中插入爵士即兴段落。
系列中,一件勃艮第色针织衫以植物染工艺呈现油画质感,其胸口的立体花朵刺绣采用“负空间”技法,使花瓣间隙透出底层金丝面料——这种“镂空显色”工艺,让人联想到Raf Simons 2012年为Christian Dior设计的立体玫瑰裙,却以更当代的极繁主义语法重构。
Erdem在本季完成了一场“伪高定”革命:看似重工的立体花卉刺绣,实则以模块化预制部件拼接而成,降低量产难度;流苏大衣的金属装饰采用3D打印技术,却能模拟出手工锤制的肌理。这种“奢侈民主化”策略,既延续了品牌对传统工艺的尊重,又暗合当下消费者对可持续性与实用性的需求。
相较于Gucci 2025秋冬的科技叙事,Erdem选择以艺术赋能商业——当模特踏着Donachie画作投影的T台走来,那些缝入裙摆的笔触不仅是装饰,更是将艺术史课堂搬进时装秀场的野心宣言。
Erdem 2025秋冬系列如同一本立体的艺术评论集,每一道缝线都是对绘画史的回溯与重构。当那些植物神经末梢般的刺绣在灯光下颤动,我们突然理解:时尚与艺术的终极对话,从来不在美术馆的展墙上,而在每个穿着者行走时扬起的衣角褶皱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