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关税政策调整,给中国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从3月份起,美国以芬太尼案件为由加征20%关税,到4月2日依据IEEPA宣布对全球加征“对等关税”,对中国征收34%的对等关税,再叠加4月9日生效的新政令,今年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已累计高达145%。此外,SHEIN、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此前依赖的“800美元小额豁免”政策也被取消,取而代之的是征收30%的关税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,6月1日后这一数目还将升至50美元。
传统出口模式受阻,纺织服装外贸工厂面临寒冬
美国的关税政策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模式遭遇重重困难。高关税壁垒导致出口成本大幅上升,而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力,企业往往难以将成本完全转嫁给美方,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。例如,江苏一家专业生产袜子的企业就表示,关税调整后,美国进口商采购成本增加,倾向于减少从中国的采购,转向其他低成本国家,导致企业订单减少、销售下滑。
同时,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节奏也被打乱。上游原料供应商担心下游企业订单减少,不敢大量生产,导致原料供应不稳定;下游生产企业则因订单不确定,不敢盲目采购原料,影响正常生产。
出海建厂策略失效,企业腹背受敌
面对美国可能对华加征的高关税,许多工厂企业曾选择将供应链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。然而,美国对越南实施46%对等关税,对柬埔寨实施49%关税,对印尼实施32%的关税,显著降低了出海东南亚的纺织企业的成本优势,“借道出口”策略失效,行业整体利润空间被压缩。
服装跨境电商转型迫在眉睫
服装跨境电商领域也受到了严重影响。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的取消,意味着T86清关模式失效,直邮服装卖家将面临更长的处理时间、更高的申报成本和更复杂的流程。依赖直邮的铺货型服装卖家及低利润卖家面临较大风险,转型的迫切性更加明显。业内普遍认为,海外仓、本土化运营和多元化市场布局将成为应对贸易壁垒的核心策略。
构建多元防线,降低依赖抗击外贸风险
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,近年来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,对美市场依赖已在下降。我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.2%降至2024年的14.7%。新兴市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,日益成为我国稳外贸的重要基础。国内市场缓冲空间广阔,是重要的大后方,国家正加快打通“出口转内销”政策堵点、卡点,扩内需各项政策也在加力扩围,内需市场的容纳效应将日益显现。
面对关税重负,中国纺织服装外贸企业需要积极应对,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与供应链布局。一方面,企业可以加快推进市场多元化,努力挖掘新的市场机会,对冲美国市场风险加大带来的冲击;另一方面,可以加速推进海外设厂,除东南亚国家外,埃及、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等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。此外,企业还应加快品牌化与高端化转型,提升产品附加值,以应对价格优势被削弱的局面。